钢价汇总 | 每周涨跌 | 免费试用 | 历史价格 | 每周预测 | 钢材库存 | 国际钢价 | 手机钢价 | 钢企名录 | 高级搜索 | 有色金属 | 网站地图
全国钢价 | 每月涨跌 | 钢厂价格 | 市场分析 | 每月预测 | 钢铁统计 | 国际资讯 | 钢材计算 | 钢材知识 | 钢材期货 | 招标信息 | 会员登陆
一天1元钱,钢材,有色,炉料,招标信息价格尽在掌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钢材市场分析>下周钢材价格走势预测:能否看见上涨的曙光?

下周钢材价格走势预测:能否看见上涨的曙光?

众钢网    2024-04-07 19:24:46      

     

由于钢厂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一季度特别是春节前铁水成本一度高于废钢,阶段性的废钢使用比例有所提升,但导致铁矿石大跌的主要诱因还在于铁水低位与供给高位之间的供需严重错配。而铁矿石的大跌也使得螺纹钢成本大幅下移,我们认为,未来影响黑色系是否见底的核心,也在于铁矿石的过剩压力能否缓解。

这一轮黑色系的下跌,的确存在废钢替代铁矿石的现象。一季度钢厂维持低产量下,钢厂废钢日耗同比增加13.5%。

短期来看,钢材市场需求尚未出现完全恢复,而且4月铁水产量依旧难以恢复至230万吨以上,因此铁矿石和焦炭价格尚不具备大幅反弹的条件,仍是以震荡偏弱格局为主。

一季度螺纹产量同比下滑17%,需求同比下滑29%,最近两周去库速度略有加快。就螺纹钢的下游需求而言,1-2月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达到29.7%,这是导致一季度螺纹钢需求减少超预期的因素之一。基建方面,1-2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的固定资产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6.3%。

此外,根据四大建筑公司新签合同额的数据,虽然仍保持累计同比正增长,但是,通过水泥磨机开工率的数据观察,同比增速持续表现不佳,显示出基建项目的实际施工活动并未达到预期水平。

从工业用钢热卷的基本面来看,一季度热卷产量同比增加3%,需求同比持平,去库速度略有放缓。根据1-2月的统计数据,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9.4%的增长。说明目前制造业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为粗钢下游需求提供稳定支撑。

依据现阶段热卷与螺纹钢的生产利润分析,热卷利润仍具有一定优势。考虑到近期冷热差和板卷差均有一定下滑,因此,预计后续铁水仍将进一步转产到热卷,从而增加热卷后续的供应压力。

鉴于目前钢厂利润相对较低,铁水恢复速度较慢,近期钢材价格仍面临成本端进一步回落的风险。对于后期需求而言,预计二季度需求环比将有所改善,但需求增长的力度仍待进一步观察。其中,基础设施项目的增量空间是影响需求的关键因素,四月份需要紧密关注财政资金和地方债务的发行节奏和强度。

综合来看,近期房地产高频成交数据同比和环比均有改善,基建端资金回款率逐渐上升,但恢复程度较为有限。制造业相对偏强,四月份出口表现预计环比持平或微减。短期终端钢材需求暂未能给铁水带来快速向上的弹性,成本抬升空间较为有限,短期钢材价格上方压力还在。

从产业层面来看,钢材市场风险难言完全释放,价格或仍有下行空间。螺纹钢价格的压力在电炉钢平电成本附近;铁矿石价格压力在800到820元一线;焦炭价格预计还有一轮提降,也就是传说中的清明节后第八轮提降。

从基本面看,钢材市场利空因素仍存,预计螺纹钢和热卷等钢材品种反弹持续性不强,清明节后将继续承压运行。短期以区间震荡为主,预计螺纹钢的波动区间或在3300-3600,热卷的波动区间或在3500-3800。

操作上,钢贸商逢低拿货,保持稳定库存即可,分批拿货策略依然是目前这个阶段的首选,想一次性拿到底部价格不现实、也不合理。

铁矿石方面,由于钢材市场需求,特别是建筑钢材需求始终处于疲软态势,钢厂大多数成材库存仍旧偏高,这也就导致部分钢厂先前计划复产的高炉不得不择期执行。与此同时也有部分钢厂因成材销售困难,临时增加了高炉的检修,在此影响下目前高炉日均铁水产量一直处于低位。

截至到上周末,铁水产量小幅回升,日产量为223.58万吨。,铁水产量仍是近几年同期偏低水平,并且市场对4月份的铁水恢复信心不足,铁矿石价格也受到了抑制。

从供应端方面来看,根据前期发运量及季节性推算,4月份到港总量比3月份有所增加,但增长的幅度相对较小。

需求端,通过对4月钢厂高炉的停复产调研,初步结果显示复产节奏或将有所提升,但是日均铁水产量也只有226.5万吨,相比去年同期的240万吨左右,还有不小的差距。

虽然供需两端都有回升趋势,但明显需求端发力相对薄弱,供需差朝着扩大的趋势发展,港口库存累库的局面或将维持,港口库存有可能会突破1.5亿吨。

4月牵动铁矿石价格的关键因素还是在于需求端的恢复程度。钢厂复产或将短期提升矿价的驱动,助推矿价在市场反弹时或有突出的表现。

但是伴随高炉复产的推进,成材产量提升有可能会阻碍下游钢材去库的速度,引发市场的担忧,有可能会再次形成负反馈局面,另外宏观事件也将继续对矿价短期形成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末美联储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再次超过预期,市场普遍预测美联储6月份降息的概率只有25%左右,可能第一次降息会推迟到9月份,这对进口铁矿石市场不是一个好消息啊。

清明节前废钢以及钢材价格持续下跌,在超跌状态下,废钢市场操作意愿下降,清明节后废钢价格是否继续下跌还是逐步止跌?

清明节前,45个主流城市废钢均价为2387元/吨,周环比下降0.75%。下面先来看两个影响废钢市场的数据:

其一、螺纹钢与废钢价差为824.8元/吨,周环比减少98.4元/吨,年同比减少262.1元/吨;热轧与废钢价差为923.4元/吨,周环比减少109.9元/吨,年同比减少255.7元/吨。数据显示,近期螺废差以及板废差明显缩小,主要原因是废钢价格跌幅小于成材,这也导致了短流程电炉钢厂持续处于亏损阶段。

其二、江苏地区废钢与铁水价差257.4元/吨,周环比增加153.2元/吨,年同比增加313.4元/吨。近期废钢与铁水价差继续正向扩大,铁水在炼钢环节中性价比突出,尤其是钢厂亏损背景下无增产需求,导致钢厂采废、用废热情急速下滑。

供给方面:截至4月3日,钢厂废钢日均到货量50.6万吨,周环比增加8.85%,月环比增加16.02%。由数据看出,近期钢厂到货量增加明显,主要是近期钢材期现价格持续走跌,并且钢厂下调废钢用量以及价格之后,市场出货避险增多所致。

需求方面:截至4月3日,钢厂废钢日均消耗量49.2万吨,周环比减少1.13%,月环比增加7.08%。电炉方面,全国87家独立电弧炉钢厂平均产能利用率52.08%,环比减少0.98个百分点,同比减少14.31个百分点。全国87家独立电弧炉钢厂平均开工率68.93%,环比减少1.35个百分点,同比减少7.37个百分点。

由数据看出,近期电炉钢厂亏损仍是严重,部分钢厂停产或者减产,而长流程钢厂因铁水性价比优于废钢,同样降低废钢使用占比,导致近期废钢需求整体下滑。

库存方面:清明节前,钢厂废钢库存总量571.88万吨,较上周增加5.82万吨,增幅1.03%;月环比增加15.27万吨,增幅2.74%;年同比减少150.11万吨,降幅20.79%。

数据来看,近期钢厂库存小幅增加,但相比去年同期仍是偏低,主要是由于目前钢厂生产积极性不高,并且主动降低废钢库存以达到降风险和成本的目的。

综合来看,近期钢材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钢材去库缓慢并且价格连续探底,拖累原料价格持续跟跌,外矿在上周五跌至96美元,焦炭第七轮降价落地,废钢价格远高于铁水,而短流程钢厂亏损加剧,长、短流程钢厂用废积极性均不高,面对近期到货较好的局面多数钢厂有继续降价意愿,利空废钢价格。

但考虑到废钢价格持续深跌,亏损较多的资源流出减少,后续供应或有下降,而进入4月份钢材需求进一步好转,叠加政策利好持续加码,废钢托底动能逐步显现。综上,预计下周废钢价格或逐步止跌企稳运行。

从2023年12月初开始,焦炭和焦煤价格开启了连续四个月震荡下跌走势。焦炭七轮提降逐步落地,焦企利润持续压缩,长期亏损且销售压力下焦企生产积极性不高,生产维持低位,供应端累库压力较大。

从估值角度看,当前估值水平中性。从绝对价格看当前焦煤和焦炭是偏低,但是结合基差和相对估值来看其实目前估值水平并不低。

来看一下现实端,焦煤方面,配煤和动力煤价格持续阴跌,整个煤炭产业呈现悲观情绪,同时上游煤矿库存偏高,贸易商拿货意愿低,同时煤价下跌导致煤矿春季复产节奏缓慢。

焦炭方面,焦化利润从年初盈亏平衡的状态一直到现在焦企生产每吨亏损100左右,虽然焦炭经历7轮提降,但是由于焦煤成本也有所降低,所以短期焦化利润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反观下游钢厂亏损情况相对严重,年初高炉利润亏损达200多元/吨,近期由于7轮提降高炉利润有所修复,但钢厂资金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近两年钢厂效益不佳,从吨钢利润来看,2022年螺纹钢吨钢利润均值为154元/吨,2023年为-14元/吨,吨钢利润持续收缩。在此背景下,2024年钢厂生产策略或发生调整,由积极转为保守,以少开工来保利润。

近期焦煤线上竞拍流拍情况依旧较多,成交价格下跌为主,市场情绪波动较大。蒙煤通关量环比持续增加,口岸询价问价有所增加,但出货依旧不容乐观。

需求方面,伴随焦炭价格7轮落地,下游焦企盈利水平恶化,压力也会向上传到,导致煤价难以回升,3月下旬铁水产量拐点出现,但复产缓慢,仍然以按需采购为主,目前市场信心不足,焦炭需求压力依旧偏大。

短期来看,焦煤和焦炭还没有明显的上涨驱动力,相反,预计近期钢厂将对焦炭发起第八轮提降,焦炭以及上游的焦煤市场再次面临价格下跌的压力。





温馨提示:众钢网发布的钢材价格均来源于国内各大钢厂调价信息以及钢材经销商在网上挂牌价的综合数据,当地无经销商报价的城市,发布的钢材价格参考周边城市价格加上运费因素。公布的所有资讯仅供用户参考,不作为交易依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