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价汇总 | 每周涨跌 | 免费试用 | 历史价格 | 每周预测 | 钢材库存 | 国际钢价 | 手机钢价 | 钢企名录 | 高级搜索 | 有色金属 | 网站地图
全国钢价 | 每月涨跌 | 钢厂价格 | 市场分析 | 每月预测 | 钢铁统计 | 国际资讯 | 钢材计算 | 钢材知识 | 钢材期货 | 招标信息 | 会员登陆
一天1元钱,钢材,有色,炉料,招标信息价格尽在掌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钢材市场分析>一周钢材市场纵横谈:钢材价格将继续上涨

一周钢材市场纵横谈:钢材价格将继续上涨

众钢网    2023-09-02 09:02:50      

     

首先来分析宏观面:海外方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发表演讲,再次重申美联储的职责是将通胀率降至2%的目标区间,为此美联储准备在适当的情况下进一步加息。外界普遍预计美联储在通胀已下降至温和区间后将会暂停继续加息。

再来看一下我们国内金融环境。1-7月社融增量累计为22.08万亿元,同比增长2069亿元。前七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1万亿元,同比多增1.67万亿元。今年的前7个月,不论是社融还是信贷投放的数据其实并不算差,那么为什么货币宽松没有传导转换为消费和投资的增长,主要原因在于经济活性不太乐观,融资驱动的经济增长边际效率在下降。7月M2同比增速降至去年5月以来新低。M2与M1的剪刀差走扩到今年年内新高,这意味着宽货币向稳增长的传导并不十分顺畅,反映出市场对经济增长预期仍然不够,货币宽松投向市场的资金,用于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减弱。

就8月来看,宏观层面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包括认房不认贷、降印花税、降息、减税、促消费、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等等。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当前海外重要经济体加息进入尾声,对国内带来的波动也会逐步减弱。国内经济弱复苏形势仍然不稳定,预计后续宽松政策将继续发力,整体宏观环境偏暖。

钢铁产业方面:根据统计局数据,今年1-7月粗钢产量累计62651万吨,同比增长2.5%,8月钢厂并没有明显的减产举动,我们以8月粗钢产量9095万吨的水平来测算,得出9-12月如果要达到平控的要求,整体粗钢产量需要同比下降7.48%左右,月均产量7512.5万吨,日均产量246万吨。这个降幅还是比较大、难度也是比较高的,且考虑到粗钢压减与当前背景下要实现经济目标的协调性,

我们认为今年的粗钢平控更有可能是向各省灵活调控产量的一个趋势发展,这个也是近两周市场对平控交易限产不及预期、铁水未见顶,从而带动原料强势支撑的逻辑之一。

进入9月,钢材价格博弈的重心一定程度回归到需求,迎接传统的“金九银十”旺季考验,SMM认为,9月钢材下游需求有望呈现边际改善。根据我们的下游行业调研,8月PMI综合指数为50.15,环比上升1.44,同比上升1.07。综合来看,8月钢铁下游行业整体回暖,天气因素对下游生产影响减弱,建筑业施工节奏加快,制造业中船舶行业持续向好,汽车行业表现高于预期,终端需求热度不减,而机械、家电则仍处于淡季中,产销未有明显好转。

中长期来看,考虑到基建稳增长的作用将继续,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将保持一定的韧性;地产行业前端的数据没有好转,从现在来看,至少3-6个月地产行业仍然会处在寒冬阶段,然而城中村改造有望带动基建、地产上下游投资,改善存量市场需求,使得当前房地产市场边际改善;制造业方面,汽车行业在促销活动、出口高位、年底冲销量等带动下有望继续稳中向好,船舶行业维持高景气度,机械行业仍处在筑底阶段,家电行业在促消费刺激下需求回落幅度较小,我们认为全年钢材需求同比将回落0.4%,整体来看板材需求强于建材。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热卷和螺纹钢的情况有一定分化。当前螺纹钢利润处于亏损50到100元之间,热卷的利润处于盈利50-100元/吨,螺纹钢呈现出低产量低库存走势,而热卷受到利润驱动,铁水不断倾移,产量持续扩张,华东地区上海、宁波、无锡等地库存持续走高,市场也开始交易负反馈的逻辑,我们认为现在整体来看成材老大螺纹钢的低库存并不足以支撑黑色系负反馈的快速发酵。出口方面,6月下旬至7月中上旬钢厂出口接单尚可,因此我们预计9月船期出口量环比8月窄幅波动概率较高。我们觉得后面几个月出口暂时没有大的风险。

综合来看:宏观环境偏暖;产业上平控虽然趋于温和,但四季度不管是平控还是京津冀的采暖季限产,都有较明确减产预期,现阶段减产没有落地也能给到原料较强支撑,考虑到9月钢材下游需求环比改善概率较大,我们认为短期钢材价格有望延续震荡区间运行,波动区间有望上移,中长期关注下游需求改善程度、热卷库存压力、钢厂利润。




温馨提示:众钢网发布的钢材价格均来源于国内各大钢厂调价信息以及钢材经销商在网上挂牌价的综合数据,当地无经销商报价的城市,发布的钢材价格参考周边城市价格加上运费因素。公布的所有资讯仅供用户参考,不作为交易依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