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价汇总 | 每周涨跌 | 免费试用 | 历史价格 | 每周预测 | 钢材库存 | 国际钢价 | 手机钢价 | 钢企名录 | 高级搜索 | 有色金属 | 网站地图
全国钢价 | 每月涨跌 | 钢厂价格 | 市场分析 | 每月预测 | 钢铁统计 | 国际资讯 | 钢材计算 | 钢材知识 | 钢材期货 | 招标信息 | 会员登陆
一天1元钱,钢材,有色,炉料,招标信息价格尽在掌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际钢铁观察>美国PPI超预期增长,美联储大幅加息概率增加

美国PPI超预期增长,美联储大幅加息概率增加

众钢网    2022-10-17 10:31:55      

     

    

美国劳工部10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0.4%,是三个月来首次环比上涨。

当天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美国PPI同比攀升8.5%,增幅连续三个月下降,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在剔除食品、能源和贸易价格后,核心PPI环比上涨0.4%,涨幅较上月增加了0.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5.6%,较上月增幅持平,显示美国核心通胀压力巨大。

具体来看,9月虽然供应链中断情况普遍有所改善,但能源、食品和服务成本均有所上扬。当月,能源价格环比上涨0.7%,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2%。最终商品价格环比增长0.4%,而上月该指标为下滑1.1%。同时,当月服务和贸易价格上涨0.4%,涨幅较上月持平。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PPI数据超预期增长,加剧了市场对美国通胀已变得更加根深蒂固的担忧,意味着美联储为抗击高通胀仍有更多积极的工作要做。今年以来,美联储已连续五次加息且连续三次加息75个基点,累计加息幅度达到3个百分点,但美国通胀指标仍居高不下。

克利夫兰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梅斯特11日坦言美联储在“通胀问题上没有取得进展”。目前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继续大幅度上调联邦基金利率。截至10月12日上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Group)数据显示,美联储11月会议加息75基点的概率已经飙升至83.3%,而一周前该数据仅为56.5%。

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将继续加息以遏制通胀

美联储12日公布的9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对持续高企的通货膨胀水平表示担忧,认为应该将利率提高至更加严格的水平,以确保高通胀不会在经济中根深蒂固。

美联储于9月20日至21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会后,美联储宣布了今年以来第五次加息,并决定连续三次会议加息75个基点。在当天公布的经济前景预期中,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18名成员中有17位认为,年内联邦基金利率有望升至4%以上。

根据12日公布的会议纪要,许多官员上调了对加息的预期。官员们一致认为,现在更激进地加息将“防止与根深蒂固的高通胀相关的更大的经济痛苦,包括恢复价格稳定所需的更紧缩政策和更严格的经济活动限制”。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官员指出,由于经济和金融波动风险增加,他们对美联储过度加息更加谨慎。

美联储官员还在9月会议中就持续加息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展开了讨论。此前,美联储官员认为他们有能力在不引发失业率大幅上升的情况下、以较低力度提高利率,以实现为劳动力市场降温并降低需求。但近月来持续的高通胀让美联储对这一判断不再乐观。

会议纪要显示,与会者认为需要劳动力市场走软才能缓解工资和物价的上行压力,这意味着失业率可能会有所上升,“反映出货币政策收紧的影响”。同时,有官员担心企业提高薪资水平是为了将当前通胀导致的更高人力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对此有几名官员指出,目前还尚未形成“工资和物价螺旋式上升”走势,但这不失为经济增长的一种风险。

经过连续五次加息,目前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已从年初时的接近零上升至3%到3.25%之间。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为抗击通胀而采取的最快加息速度。会议纪要显示,几乎所有参会者均预计,美联储还将在今年余下的两次会议上大幅加息,两次加息幅度或达到125个基点。

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Christopher Waller)日前表示,由于目前通胀率远高于2%的长期目标,未来几周即将公布的最新经济数据不会在11月会议前显著改变美联储决策者的预期。他暗示,美联储将在11月批准连续第四次加息75个基点,同时就放缓加息步伐展开讨论。

9月会议纪要也暗示美联储或在未来的会议中讨论放缓加息的内容。有几名官员指出,在全球经济和金融环境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有必要“调整进一步收紧政策步伐,以降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多数官员承认,住房等对利率敏感的行业已经对美联储收缩政策作出反应。美联储副主席莱尔·布雷纳德在10日的讲话中曾警告不要过快加息,以便让官员有时间研究借贷成本上升对经济的影响。


温馨提示:众钢网发布的钢材价格均来源于国内各大钢厂调价信息以及钢材经销商在网上挂牌价的综合数据,当地无经销商报价的城市,发布的钢材价格参考周边城市价格加上运费因素。公布的所有资讯仅供用户参考,不作为交易依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